服務熱線
0755-83044319
發布時間:2022-03-26作者來源:朱貽瑋瀏覽:3144
深情回望,中國大陸半導體產業的前世浮沉
篤定芯路,于波瀾壯闊的浪潮之巔風雨兼程
今年是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,也是“十四五”規劃的開局之年,我們國家開啟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。
朱貽瑋先生用一生的堅持與勤奮的耕耘,印證了跟著中國共產黨走、與偉大時代同行是[敏感詞]的榮幸。他在回顧分享偉大時代的前進歷程中,貫穿著扎根半導體集成電路產業創新創業的故事和感悟,暢談感恩時代、不負時代、回報時代的家國夢想與情懷。
01 大風起于青萍之末
朱貽瑋先生是誰?或許我們會更熟悉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理事長、中芯國際前任董事長、執行董事周子學先生。那么,請看看周子學先生在2020年9月,于《追“芯”之夢》一書的序言中寫道的:
“您眼前的這本書,是一位老人,對他畢生所從事的事業——制造集成電路事業,所作的全面回顧。……他是我的老領導,是同行老前輩,也是我的老師。”
周子學先生如是說,字里行間飽含深情。這是極高的評價和贊譽。
追憶逝水年華,老一輩人們從小忍饑挨餓、從物質極度匱乏的年代步履蹣跚地一路走來,這與我們八零后、九零后和Z時代“互聯網原住民”以及零零后們的生活環境迥然不同。然而沒有人會反駁,成功和幸福都是奮斗出來的,對于什么是成功和幸福,該如何奮斗,不同代際、不同背景的人們,大抵也會有不一樣的見解。
如今,中美貿易摩擦和矛盾開始繼續深化,美國對中國實施近似“冷戰”時期對蘇聯一貫做法重又露出苗頭,那么,就讓歷史畫卷的鏡頭開始切換,我們一起回到1937年。
1937年2月,上海一戶祖籍寧波的尋常人家,出生了一個男孩,在家里兄弟姐妹中排行第二,他就是朱貽瑋。同年7月盧溝橋事變爆發,中國大陸逐步陷于水深火熱之中。
兒時的記憶里,朱家八口人都租住在上海市塘沽路986號,進前門有個天井,樓上樓下兩層樓,天井進來是客堂間,左側為西廂房,樓后還有個廚房,通過后天井的后門出去,經弄堂通到海寧路上。他們一家全都住在樓上西廂房和客堂樓里。
朱貽瑋的祖父出生于工人家庭,14歲從家鄉寧波鎮海龍山到上海黃全茂酒館做學徒,學成后創業,以經營黃酒醬業起家,先后在上海開設了幾個醬園、酒坊等,同行中頗有名氣,后來籌資合股開設釀酒廠。祖父也被當時寧波周報社稱頌為旅滬甬籍[敏感詞]108位商人之一,類似上海寧波幫“108位好漢”。朱貽瑋的父親則在祖父51歲去世后,挑起家庭的重擔,負責醬園經營。盡管父親只讀過小學,但是是一位愛國敬業的工商從業者,在上海處于日本侵略者統治時期,日本人曾經要父親出任醬園業同業公會工作,被他拒絕。
朱貽瑋的二叔朱祖燮是抗日民主人士,抗日戰爭爆發后,他返鄉參加抗日宣傳活動。1942年在中國共產黨慈鎮縣工委領導下,創辦鳳湖初級中學,任董事長,用抗日思想教育學生。其子朱貽瑾(朱貽瑋堂哥)和表姊王愛珍(大姑媽的大女兒)都在校讀書,后來均參加新四軍浙東縱隊三五支隊參加抗日斗爭,之后又都參加解放戰爭。二叔還在解放戰爭期間到上海從事商運,協助解放區購運物資,后來不幸在從上?;貙幉ǖ妮喆局杏霰ǘ鲭y。
朱貽瑋正好滿十歲那年,國際格局是,美國總統杜魯門發表國情咨文時提出謀求世界霸權的指導思想,杜魯門主義(Truman doctrine)出臺,冷戰開始。為遏制蘇聯,實現稱霸世界的目標,美國推行“杜魯門主義”(1947)及后來的“馬歇爾計劃”(1948)和北大西洋公約組織(1949)三根支柱。這意味著從政治、經濟、[敏感詞]上三管齊下,對蘇聯實行政治上的孤立打擊、經濟上的封鎖和[敏感詞]上的包圍。
1947年12月23日,[敏感詞]個基于Ge(鍺)半導體的具有放大功能的點接觸式晶體管面世,標志現代半導體產業的誕生和信息時代的正式開啟。中國科學院應用物理所也在1956年研制出鍺合金晶體管。1954年美國研制出硅合金晶體管,中國北京電子管廠也于其后四年多的時間里研制出硅合金晶體管。
1955年那個炎熱的夏季,朱貽瑋高中畢業,由上海虹口中學保送,經過全國統考和嚴格的政治審查,被北京俄語學院留蘇預備部錄取,即現在的北京外國語大學。他乘火車離開上海前往北京,初中、高中校內外堅實的俄語學習為他打下良好的語言基礎,并成為當年兩千四百余人中的佼佼者之一,在[敏感詞]班級80班繼續深造俄語,隨時準備外派蘇聯學習。
中蘇關系處于蜜月期,而代表中國遠赴蘇聯的學子,不僅有過硬的語言基礎,更有著超強的學習能力和吸收國際先進科技文化的使命感,他們為的是歸來后把所學知識和技能奉獻給國家。在被國家選中、接受國家培養的那一刻起,他們的命運就與國家的發展緊緊相連,朱貽瑋也時刻做好了準備。
然而赫魯曉夫上臺之后,蘇共二十大會議結束,中蘇友好的關系開始緊張。鑒于當時狀況,1957年周恩來總理決定取消當年外派中學畢業生去蘇聯留學的計劃,朱貽瑋則遇此機緣選擇了去清華大學攻讀理工科專業。
如果茨威格在世,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大洋彼岸,應該會被記錄在《人類群星閃耀時》吧:暫且不說1957年擔任貝爾實驗室“半導體小組”的組長威廉·肖克利(William Shockley)回歸故鄉圣克拉拉,也不談及后來的仙童“八天才”,而是把時光軸定格在1958年、一位當時還不為大家所知的年輕人身上。
這位向往高枝的27歲年輕人,僅僅比朱貽瑋年長6歲,剛剛入職最[敏感詞]的半導體企業德州儀器(TI)。
他也出生于浙江寧波,但后來長在臺灣、上學在美國。通過提高晶體管的成品率在德州儀器站穩腳跟,晉升經理。機緣巧合,他和另一位部門的研究員成為無話不聊的好友。
平時喝咖啡的時候,來自密蘇里州的研究員告訴他,自己在從事一件偉大的事情,將晶體管一個個排在半導體晶片上。不久這位研究員成功了,就是“[敏感詞]塊集成電路的發明者”、200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,杰克·基爾比(Jack Kilby)。
而最早接觸到集成電路、體會前沿技術力量的這位年輕人,就是后來臺灣積體電路制造公司(臺積電)的創始人張忠謀。布隆伯格稱他是一個傳奇,是臺灣半導體的教父,而《紐約時報》稱之為“硅的教父”(The Silicon Godfather)。
1958年,全球半導體產業風起云涌的帷幕就這樣徐徐拉開。這時候,21歲的朱貽瑋剛剛在清華園度過[敏感詞]個年頭,他除了每天刻苦學習專業知識之外,還對未來之路充滿未知與憧憬。
“每個人所走之路各不相同,各人都有自己所走的路?!焙髞碓诨貞涗洝兑簧咧贰分校熨O瑋先生開篇就這樣說道。
02 水木湛清華,信仰坐標的原點
彼時,清華大學本科生學習時間一般是5年,而新技術專業的工程物理系和無線電系,以及建筑系則要6年。
雖然政治運動一個接著一個,但是并沒有影響朱貽瑋專注在業務學科的學習。只是1960-1962年三年自然災害,國家處于經濟困難時期,糧食定量、副食品供應匱乏,油和糖都限量,對學習有所影響,班級里好幾位同學都因營養不良而浮腫,朱貽瑋還算挺過來了。
在最后一年里的時間里,做畢業設計,每個同學分配一個題目,由老師負責指導。朱貽瑋的畢業設計是隧道二極管,由張建人老師輔導。
清華大學校長蔣南翔提出,要培養又紅又專的工程師,“為祖國健康工作50年”。負責體育教學的馬約翰教授,要求全校學生都要多運動,學校也推行了輔導員制度,派高年級黨員同學擔任低年級班級的政治輔導員。這樣的清華傳統沿襲至今。就在這樣的政治風氣影響下,結合著對國際政治、經濟大勢的理解,朱貽瑋盡管家庭出身不夠好,但仍然多次積極提交入黨申請,1961年年底成為預備黨員,到了1963年夏天,畢業前,正式成為中國共產黨的一員。
在回顧大學求學的過程中,朱貽瑋先生評價自己,“從1955年秋天到1963年夏季,大學歷經8年時間,俄院2年,清華6年,才獲得大學本科畢業步入社會,這是當時年代產生的特殊現象。我的一生中,用在學校學習的時間長達20年,小學6年半,中學5年半,大學8年,畢業時候都已經是26歲多的年紀了。”朱貽瑋先生風趣的講,“如果要實現為祖國健康工作50年,要干到76歲才是。”
其實,朱貽瑋先生這一生,基本踐行了這個口號,即便是大學本科畢業還不知道未來的人生軌跡,但是堅定的信念、百折不撓的精神,對黨的忠誠和報效國家的情懷,早已深深融入他的血脈之中。
完稿于2021年12月
(未完待續)
朱貽瑋先生新作《追芯之夢》近期由中國老齡委(老齡協會)直屬的華齡出版社出版。
老驥伏櫪、志在千里,老一輩的半導體前輩、北京水木梧桐創投首席科學導師朱貽瑋先生以85歲高齡,仍奮筆深耕,繼2006年發表出版《中國集成電路產業發展論述集》、2016年發表出版《集成電路產業50年回眸》兩部著作后,于近期又推出第三部新作《追芯之夢》,由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會長、中芯國際前董事長周子學作本書序言,中國老齡委(老齡協會)直屬的華齡出版社出版。
本書集聚了朱貽瑋先生自2017年以來以[敏感詞]人稱的回憶文章,回顧了幾十年來中國半導體人的奮斗歷程及產業發展。籍以此奉獻給目前戰斗在攻克集成電路制造業堡壘的戰友們,了解前輩們過往之艱辛,體會今日之幸運。
注:《追芯之夢》(定價58元 華齡出版社 010-58122255 、13810165272.)
1、《追芯之夢》封面
2、《追芯之夢》序言
3、朱貽瑋簡歷
1937年2月2日 出生于上海市,祖籍浙江省慈溪市龍山鎮。
1955.9.-1957.7. 北京俄語學院留蘇預備部學習兩年。
1957.9.-1963.7. 清華大學無線電系半導體專業學習6年,1963年夏畢業。
1963.8.-1968.12. 北電子管廠(774廠)工作。技術員,任固體電路組大組長。參與并領導我國[敏感詞]批第三代電子計算機所用固體電路的研制生產工作。
1968.12-1987.9. 國營東光電工廠(878廠)工作。參與建設我國[敏感詞]個半導體集成電路專業化工廠,從技術員到技術科副科長、科長、副總工程師、副廠長,組織研制和生產各類集成電路,擔任技術管理領導工作。878廠中速和高速電路供北京大學電子儀器廠研制成中國[敏感詞]臺百萬次電子計算機。獲工程師職稱。
1986.1-1990.12. 兼任北京地區電子振興領導小組辦公室主管集成電路工作。
1987.10-1997.1.北京燕東微電子聯合公司工作,任副總經理。負責籌集建廠資金,參與對外談判,從美國引進4英寸芯片生產線設備,經過全體職工努力通過國家驗收。獲高級工程師職稱。
1997.2.2. 退休,獲教授級高級工程師職稱。退而不休,為推動海峽兩岸集成電路產業合作而貢獻力量。著書出版:·中國集成電路產業發展論述文集2006年3月新時代出版社出版·集成電路產業50年回眸2016年3月電子工業出版社出版
免責聲明:本文轉載自“朱貽瑋”,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,不代表薩科微及行業觀點,只為轉載與分享,支持保護知識產權,轉載請注明原出處及作者,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。
友情鏈接:站點地圖 薩科微官方微博 立創商城-薩科微專賣 金航標官網 金航標英文站
Copyright ?2015-2024 深圳薩科微半導體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ICP備20017602號